YEXP

YEXP

蚂蚁金服为何在此时上市(为什么要A+H股上市)

来源:互联网

身为全球最大独角兽——蚂蚁集团近年几乎每过一阵就会“被上市”一次。这次,靴子终于落地。

2020年7月20日,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宣布,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寻求同步发行上市,“以进一步支持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做大内需,加强全球合作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以及支持公司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

从此前每次面对市场传闻时,蚂蚁对外否认的态度之坚决看,蚂蚁对上市一事并不急迫。事实也是,以蚂蚁的体量和财务状况,上市并不是一件难事。这样一家全球期待的互联网巨头,为何在此时宣布计划IPO?还选取的是A+H的方式?

1

不急的蚂蚁,为何选择现在?

上市一直不是蚂蚁的目标。

2015年蚂蚁完成A轮融资时,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在多个场合表示,蚂蚁会在合适时机上市,但上市本身不是终极目标。而后,蚂蚁又不疾不徐地在2016、2018年完成了B轮和C轮融资。

据阿里巴巴财报数据估算,仅2019年Q4,蚂蚁盈利就超过20亿美元。从财务数据看,蚂蚁并不缺钱,良好的营收能力也是不着急上市的底气。过去几年,蚂蚁持续在科技研发、招募人才和全球业务方面大手笔投入,布局未来。即使在全球科技股一路走牛之时,依然对上市绝口不提。而现在,蚂蚁官宣奔赴资本市场,有且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蚂蚁准备好了。

1、技术集团雏形初现

在蚂蚁进化的过程中,对于它是一家什么公司的争议一度非常激烈,有人说它是金融公司,也有人说它是支付公司。而现在,这些争议都停留在了过往。人们发现,在某一个点上对演进中的巨兽下定义,为时过早。

随着蚂蚁在轻资产、平台化、科技研发的道路上越跑越快,眼下,一个技术型集团已经成型。蚂蚁集团CEO胡晓明日前接受外媒采访时透露,2019年底蚂蚁的技术服务费已占总收入一半以上,未来五年技术服务费占比将达到80%。他还透露,因为技术服务费比例上升速度较快,蚂蚁通过自有资金运营的持牌金融业务所获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则会相应下降。

收入比例背后,是这几年来蚂蚁在技术领域的频频布局:

2013年,支付宝下线最后一台小型机,完成去IOE过程中重要一步;

2015年10月,蚂蚁金融云上线,向金融机构开放多年积累的云计算能力和技术组件;

2019年底发布蚂蚁科技品牌,蚂蚁金服的BASIC(区块链、人工智能、安全、物联网和计算)科技底盘全面对外产品化;

2020年6月,蚂蚁自研,性能领先的全球数据库产品OceanBase单独成立公司,进一步推动技术产品商业化。

技术布局背后,是一系列令人艳羡的技术能力:经历过双11检验的全球领先的金融云技术;支付系统的峰值数全球第一;面向未来的区块链技术专利数全球第一;数据库性能全球第一。

2、全球化方兴未艾

C轮融资后,蚂蚁明显加快了全球化步伐。它也是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大家伙中,少数全球化结出硕果的公司。

公开信息显示,支付宝已经和全球250多家金融机构达成合作,为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买家和卖家打通了线上支付渠道;同时,支付宝的跨境支付服务已覆盖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即时退税服务覆盖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支持27种不同货币。

更加值得说道的是,蚂蚁在新兴市场的电子钱包布局。今年5月,蚂蚁宣布与缅甸最大电子钱包WaveMoney达成战略合作,成为WaveMoney的非控股股东。作为缅甸首家移动支付金融服务商,WaveMoney用户数达2100万,占缅甸人口近40%。其电子钱包WavePay可提供汇款,转账,水电费缴交和话费充值等服务。这已经是蚂蚁在全球投资的第10个本地钱包,除缅甸外,还有印度、菲律宾、巴基斯坦、孟加拉、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形成了“1+10”的全球布局。这些钱包覆盖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这种布局也让支付宝及其合作伙伴的全球用户总数达到约13亿。

3、瞄准数字化,做时代新基建

马云曾经说过,阿里要做全球电子商务的水电煤。这种宏大的战略设定,在当下被他的接班人进一步阐释为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同为阿里系的蚂蚁集团也在沿着这条路进化,最直观的就是,蚂蚁的尖刀产品支付宝这些年来跳出工具属性,逐渐成为平台,进而打造成数字基础设施。

今年3月10日,支付宝宣布升级打造全球最大开放数字生活平台,帮助中国的服务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并立下目标在未来三年,携手5万服务商帮4000万服务业商家完成数字化升级。

疫情之中,健康码、消费券等大受欢迎,便是支付宝这种战略升级的结果。数据显示,全国已有超100个城市通过支付宝发放消费券,平均每1元支付宝消费券可直接拉动8元消费,9成受益商家为中小企业。

随着支付宝上的数字生活服务种类越来越多,对新用户获取和用户粘性的正向作用也将愈发明显。支付宝国内用户数已经从2016年的4.5亿,跃升至2019年的超9亿。支付宝在用免费或者低收费的第三方服务吸引更多C端的同时,也有利于聚集B端用户,通过为其提供包括支付在内的数字化工具等技术服务,促成更多交易而获取技术服务收入。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达35.8万亿元,占GDP近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