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一位副区长眼中的转型:尝试不一样的精彩

来源:互联网

一年来,很多人都在问纪震一个问题,“教授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来政府。”他说,这个命题太大了,现在还在转型的适应期,希望两三年以后能够回答,现在只能说,想要尝试一种不一样的精彩。

10月25日上午10点半,刚刚给南山区大沙河创新走廊建设办公室开完会,南山区副区长纪震走进办公室,脚边带着一阵风,笑着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大沙河创新走廊的建设将对南山未来十年二十年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去年11月29日,纪震人生发生了巨大转变——由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常务副院长变为深圳南山区副区长,分管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从青年学者中选拔出科技型官员,或许这也是南山区产业转型升级对管理人才需求的表现。

上任之初,纪震便开始负责带领经促部门一起制定南山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同时,参与南山区大沙河创新走廊的规划建设,在此过程中倾听不同部门的意见。他说,因为自己转型的时间太短,需要学习、梳理的东西太多了,对于分管工作仍在探索中。

而过去近十年,南山经过转型的“阵痛期”已经成为创新、创造、创业的代名词。目前,这里聚集了中兴、华为、腾讯等996家高新技术企业、102家上市公司,大量优秀人才聚集在南山区。

转型是跨越和学习的过程

从一位科技型官员的转型看南山区转型与创新是一个有趣的角度,因为纪震分管的南山区大沙河创新走廊的发展关系到南山区未来产业转型和创新能达到的高度。

1999年,纪震从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后,来到深圳大学工作。2004年,31岁的纪震被评为教授,成为深圳最年轻的教授。

在深大12年,他一边授课,一边科研,首开精品班“德州仪器试点班”授课,对30个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他的研究生中每一届都会有一个学生拿到南粤优秀研究生的奖学金。

他在科研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2011年1月,其主持的“基于生物启发式优化的DNA序列数据无损压缩算法研究”获得了第十二届霍英东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资助项目和青年教师奖二等奖。在历届基金会评选中,纪震是唯一一位同时获两项大奖的青年学者。

纪震沉浸在科研的愉快与成就感中的时期,即2004年前后,也是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华为、中兴、腾讯、金蝶、朗科、迈瑞等一批发展速度极快、业界竞争力强的自主创新型企业在南山高新技术园区崛起,企业的科研力量呈现出超越大学科研之势。截至2006年底,南山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96家,占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43%。几年内,南山的大孵化器战略的成果不断显现,高新技术企业翻番,目前,高新技术企业已经跃升至996家。

2011年底,纪震实现了人生的转型,他说,从自己做科研到怎么管理科研再到管理一个产业的转型,这是一个很大的跨越,也是全新学习的过程。

这样的描述同样适用于需要转型升级的区域,依靠低端加工制造业发展起来的工业园区,要实现“腾笼换鸟”的转型升级,也是跨越和学习的过程。

纪震对本报记者说,提到南山区的产业转型和创新,除了引人瞩目的高新技术园区外,不得不提的还有蛇口网谷。

30多年前,深圳的改革开放从南山最南部的蛇口工业区开始,这里被称为“改革开放的试管”。随着时间推移,出口加工企业无法适应发展需求,蛇口工业区提出“再造新蛇口”战略,通过对一部分旧厂房综合整治改造,引进互联网、物联网和电子商务等产业的公司入驻,全面提升片区生产力,蛇口网谷应运而生。

经过改造后,要求入驻的企业供不应求,蛇口网谷已经南山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本。目前,蛇口网谷一期项目已吸引了100多家与互联网相关的企业入驻,二期、三期项目也在建设中。

起步中的“南山云谷”

未来十年,南山区的转型和创新点在哪里?纪震说,南山区从南到北三个片区特色不同,南部的蛇口网谷已经成为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中部的高新技术产业园,深圳也出台了优化升级方案,其中大量创新的思路,体现了经济转型和创新。北部片区由南山区政府主导的大沙河创新走廊,十年后的发展将不可限量。

2008年,南山区提出要打造以“西丽大学城、深圳湾高新区和大沙河创新走廊为主体的自主创新核心区”,即“大沙河创新走廊”,并被列入深圳“十二五”规划。

大沙河是南山的母亲河,由北至南贯穿整个南山。在大沙河流域,分布着诸多旧城旧村,大沙河创新走廊是要通过大沙河流域旧城、旧村、旧工业区改造,在上游以大学城为核心建设知识创新高地,中游以留仙洞为核心建设产业创新高地,下游以深圳湾高新区为核心建设技术创新高地,连接成为深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核心功能区。

“你应该去南山云谷看一看。”纪震推荐说,那是南山区打造的工业园区、社区和校区三区融合的国际知识创新村。

之所以被称为南山云谷,从地理位置上看,这片旧工业区位于西丽留仙洞大道两侧,地处羊台山脉与塘朗山脉之间的山谷,下雨时也会云雾缭绕。从改造后引进的企业类型看,以云计算和下一代通讯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公司为重点,被称为云谷。

同时,政府鼓励附近平山社区的村民把原来给打工者租住的出租房改造成适合相对高端人群居住的公寓,从而改变社区内现有的人口结构,而改造社区是最难的,需要在村民原有社区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南山云谷的出现缘起于2007年,桃源街道平山社区,原本想把一栋自有物业作为酒店,在南山区科技服务中心的介入下,将其改造为大学生和留学归国的人员的创业孵化园区,租金比以前明显提高,同时被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尝到了甜头的村民,主要要求把其他工业厂房也进行改造。

2012年9月,南山云谷一期7万平米刚刚改造完,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十天内两次视察云谷,他表示,这就是代表村民改造的水平。

“改造好的园区并不缺企业入驻。”纪震说,南山的大孵化器战略,特别注重培育初创型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每年在南山诞生相当多小企业,一两年后会爆炸式的增长,追着政府来要场地,这种情况很典型。

如果规划中的三区融合真正实现,未来的景象可以想象,深圳大学城、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等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创新成果辐射到工业园区里,大学校区的存在也能提升旁边社区的管理水平,三区融合后的云谷将成为创新的摇篮。

一年来,很多人都在问纪震一个问题,“教授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来政府。”他说,这个命题太大了,现在还在转型的适应期,希望两三年以后能够回答,现在只能说,想要尝试一种不一样的精彩。

同样,对于正在规划和发展中的南山区大沙河创新走廊,未来将呈现怎样的模样,几年以后答案也会清晰可见。

纪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