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本期《头脑风暴》再次打造硬核话题,聚焦制造业常态化的招工难现象——
首问:为何年轻人不爱进工厂?
再问:制造业招工有多难?
追问:升级智能制造,未来工人在哪里?
与技术人才、企业家、投资人、媒体观察员等共同找寻答案。
NO.1正文
制造业招人难已经不是新闻了,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不仅“招工难”依然难,更是从珠三角蔓延至长三角,从以往每年的春节假期发酵为常态化,从传统制造企业扩展到智能制造企业。在人社部发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100个职业排行》中,近一半都制造业相关,特别是焊工、车工等等,长期处于缺工状态。
另一方面,近些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则屡创新高,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规模达到刷新纪录的909万,截至今年8月,我国16~24岁年轻人的调查失业率达到15.3%,“史上最难就业季”、“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等词频繁登上热搜。
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一边是制造业“招工难”,结构性就业矛盾凸显。但为何年轻人不爱进工厂进车间?制造企业面临哪些人才困境?在人工智能时代,“机器换人”是否能解决“用工荒”的难题?当中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对技能人才提出更高要求时,中国职业教育需要怎样的配套改革?
NO.2精彩看点
1、传统制造企业与智能制造企业分享各自的人才困境
2、90后技术小哥解读为何年轻人不爱制造业
3、各方支招:制造业要重新吸引年轻人需要怎样做
NO.3精彩语录
制造企业代表
黄小喜
真彩文具董事长
由于整个疫情的管控需求,人员的流动和人员流动的积极性都下降了,每个产业的发展都在追求本地化的发展。我觉得难点在于,现在整体的社会环境并没有营造一个特别有利于传统型制造业的氛围,现在高科技的、IT的,大家都觉得更加有吸引力,所以传统型企业本身也在不断地转型,也在不断地实现智能制造、自动化。
杨跞
中科新松有限公司总裁
从目前来讲,智能制造也好,产业升级也好,包括机器人换人,都是一种方式,那么有个顾虑就是机器人换人以后,人去哪儿了?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讲,人的结构在变化,我们换下的是一些普通操作人员,但是会带来更多的一些技术人员的这个空缺。
王旭琴
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协会秘书长
现在的职业教育,包括我们的学校跟我们的企业,在人力资源、人才流动方面,其实我们一直在谈数字化转型,我觉得这方面非常需要数字化转型。未来企业和学校的数据需要打通,分析出来看到底哪一个学校、哪一个这个学科、哪一批人,他到底流向哪里?去什么样的地方工作了?我们用历史数据去分析,去推动我们内部的改革。
人才方代表
毛琪钦
中冶集团首席技师
上海宝冶集团焊工培训中心负责人
作为我们大型的国有企业,我们有职业序列的,比如说我一步一步走到现在这个岗位,我可以和我们的这个管理层的收入持平的,我们还有一些激励机制就可以给大家,但是最大的困惑是,我们跟职业院校联系,他们没有这样的学员输送给我们。因为特别是像我们这个工种,电焊工,他的成才的周期,没有五年左右他很难独立作业。
杨山巍
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样板技师
我主要希望跟校企合作还有产教融合这一方面,能贴近企业的需求,因为企业不断地在更新,学校可能用的还是五年前或者十年前的设备,这是一定要更新迭代的、与时俱进的。第二个就是,要加深校企合作,要让学生在上课期间,就是在学习期间,是可以到企业里面去进行一个学习的,了解一下要从事的工作大概是什么样子,能有一个概念,这样等到了真正要去实习的那一天,让他们能够真正的留下来。
胡晟
上海电机学院校长
企业家讲到的他们招人这么难,我觉得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如果它要招的是中职毕业的学生,在上海非常难。为什么?因为上海现在中职学校的学生升学率很高。我们学校有一个附属,就是我们上海电机学院附属临港科技学校,今年他们升高职和本科的学生达到了86.9%,他们接受教育的年限就长了。当每一个劳动者受教育年限增长,那么如果你要招中职学校的学生,在上海就非常之难。
章苏阳
火山石资本创始合伙人
我觉得加薪一定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但关键是有没有这个能力加薪?这跟你的产品结构有关。加薪本身是越初级的东西,加薪越有力量,越往上走,就涉及到人文的东西,是不是每年都有进步?我的知识是不是上去了?我技能是不是上去了?自己的价值是不是能够提高?这个价值包括了,首先是钱,第二,技能是不是提高?第三,能不能得到尊重?这三个层面是不是都能做得好?对我们来说,现在的任务是先把第一层面做好。
杨宇东
第一财经总编辑
制造业人才之困,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一个结果,从一个偏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第一,是市场的一个选择,因为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年前我们的第三产业已经超过50%的GDP的比重了,那这个时候它的人才往另外一个行业跟产业去分流是必然的,它也是供需关系,我那边人多了,这边人必然少。第二,跟中国的人口结构也有关系,人口老龄化造成了适龄的青年、中年的制造业人才的供应出现了绝对数量上的短板,这个我觉得是不可回避的。所以挑战当中其实折射出来的一个中国经济的一个前景,我觉得是一种“幸福的烦恼”。但是问题我们必须要正视,本身确确实实制造业是中国的,我觉得是一个立国之本。
此外,在节目播出前,第一财经《头脑风暴》栏目和新浪微博共同发起了“风暴连麦”,在线讨论#为何年轻人不爱进工厂#,邀请节目嘉宾真彩文具董事长黄小喜与媒体观察员、数字化创业者进行对话,将话题进一步延伸:
石述思
“如何建立一个能让制造业人才没有后顾之忧地就业环境,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张春蔚
“有些年轻人虽然想进工厂,但发现现在进工厂的要求、门槛、规则越来越复杂了。”
谢孟军
“我们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的理念,为人才提供高福利、高收入、高认可。”
播出时间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本周日(9月26日)晚22:00第一财经电视、网端同步播出的《头脑风暴——求解:制造业人才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