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一财社论:敬畏与相信,应是资本市场底色

来源:互联网

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国内资本市场亟须重构敬畏之心。

2024年开年,中国资本市场在苦练内功的同时,出现了两个令人深思的事件:一是中国证券集体诉讼和解第一案尘埃落定,科创板上市公司泽达易盛的7195名投资者获赔2.8亿元;一是15日国内投资者溢价买入日经225指数ETF,显示出较强风险偏好,同时投资者对A股体现出避险情绪,市场流动性匮乏问题突出。

市场究竟是偏好风险,还是回避风险,当前市场的这种矛盾表达看似令人费解,但我们首先要本着存在即合理的基调去寻找解释框架,而非一遇到这种现象“背离”就归罪于市场非理性,甚至市场失灵;然后本着“矫枉必将过正”理念,拓展权力边界以修复所谓市场失灵。

其实,投资者愿意为确定性损益搏击,而止步于不确定性损益,是人之常情。国内资本市场呈现流动性匮乏和变现能力边际递减态势,愈发令投资者难以清晰辨识何为风险何为不确定性,令投资者谨小慎微。

资本市场最击中人心的是交易自由度和能动性,不论基于何种善意,资本市场治理的本质诉求都是疏沟通渠,任何封堵策略,不论基于何种善意,都将损伤资本市场公信力。

当前不论是成熟资本市场,还是新兴资本市场,敬畏市场的可信允诺机制是其健康成长的标尺。其中,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最需填补的一个短板是,对市场自发扩展秩序的护卫。

注册制前,资本市场运行逻辑是各方都对标上市标准辅导企业,而不管这样的上市标准是否是投资者所偏好的,这导致不少上市公司最为高光的时刻就是IPO,上市过后就进入了业绩平滑甚至衰退期。

注册制后,上市标准还给了市场,投资者具有用手投票选择自己中意的上市资源之机会和可能;不过,投资者在市场的这种选择自由,尚需信息结构、沟通渠道和评价表达机制等可信制度的保障。

比如,国内股市也有不少市净值低于1的上市公司。对交易所来说,破净上市公司占用上市资源,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削弱资本市场流动性变现能力,削弱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如何处理和对待破净上市公司,考验着中国资本市场。

当前可护卫投资者选择自由的中国特色集体诉讼制度、辩方举证制度,以及争议和解制度等都已搭建。如最近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代表7195名投资者与泽达易盛等达成了集体诉讼和解协议;不过,这一制度的执行力度和覆盖范围等尚有待市场检验。

当然,无论是政策,还是法律和制度,都旨在维护市场公平、公开、公正和透明的秩序,而中国资本市场最需纠正和清理的,是要相信投资者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有能力捍卫自身权益。

敬畏市场、相信投资者能为自身行为负责,是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底色,唯有让市场润浸在敬畏与相信的可信允诺之制度场域下,资本市场才能真正具有整合经济社会分散知识的能力、识别和管控风险的能力。

一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