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ny握着手里两张面值980元的演唱会门票颇有些着急,因为同伴临时有事,不得不为这两张门票寻找新的买家。直到演出开始前票还没有卖出去,Penny只能忍痛低价将票转让给了演唱会入口的“黄牛”,损失了上千元。
类似的状况绝非偶然,搜索各种信息平台,每天至少有近千条演出、赛事出票或购票的“需求帖”。而对于那些长期热衷于各类演出赛事的“文艺青年”们来说,在电话簿里保存一两个专业“黄牛”的电话,以备“江湖救急”已经成了标准配置。
李明伟,“西十区”的创始人兼CEO。他看到了上述需求,用六个字来概括“西十区”的商业模式——“能买票、能卖票”,即一个让买家和卖家无缝对接的票务交易平台。
一级和二级市场共存
“我要买票”、“我要卖票”、“我要求购”,这是“西十区”根据消费者需求,最简单也是最直观的分类方式。
在“西十区”的平台上,卖家可以是机构或是个人,卖家不需要应付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不需要安排见面或是同城交易,只需要提交卖票信息,通过“西十区”的服务平台代理,由“西十区”负责检验票务的真实性,同时保证资金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物流配送的方式完成交易。
对于买家而言,“西十区”则更像是个票务的集散地或是信息中心,只需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演出和赛事门票,在价格认同的前提下点击购买完成付款,坐等送票上门的全程服务。更重要的是,相对于统一价格的票务代理机构,“西十区”的平台上时常能看到低价的打折票,或是个别抢手的稀缺票源。
“稀缺票、尾票资源是西十区在一级市场的重要优势所在。”李明伟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目前“西十区”网站与近百家演出机构、剧院、票务中心进行合作,对于一些出票情况并不理想的演出或许有不少的折扣票源,而针对“一票难求”的热门场次则有可能出现“翘尾”的少量预留票放出。
虽然都是卖票,“西十区”却不同于传统票务机构,更像是一个买票和卖票的第三方交易平台。主办方演出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出票情况实时地调节市场价格,个人可以转卖二手或是闲置的票源,而对于买家来说,“西十区”提供购票安全保障。
“我们做的正是要打通一级和二级市场,建立一个可以自由买卖票务的交易平台,让演出赛事票价回归市场化的原则。”无论是尾票、稀缺票还是二手票,在李明伟眼中,只要是市场上有需求的,就是“西十区”的平台上可以存在的。
“搅局者”的共赢心态
对于不少传统演出票务平台来说,“西十区”无疑带着“搅局”的不和谐色彩。业内不少从业者并不认同“西十区”的做法,尤其是对于折扣票、尾票的销售方式,有人认为“这种卖票方式会毁了市场”。
然而,李明伟的回答则一再强调“市场”二字。
“市场自有其逻辑,有市场的终究有市场,有生命力的终究有生命力。我们从未听说哪个行业因为市场化而毁灭,我们只听说守着既有垄断资源抢钱的模式迟早歇菜。”
李明伟强调,“西十区”是一个共生共赢的“平台”,而不是一个市场的掠夺者,此前所有的票源机构,包括票务代理公司,与“西十区”都不是竞争关系,都可以利用后者的平台来售票。为此,“西十区”还专门打造了机构使用的VIP通道,从而方便其挂票。“机构到西十区挂票卖票,将享受本来要花很多钱才能买到的营销推广资源,‘西十区’会免费为票务公司推票。”李明伟说。
然而,低价和便利或许是赢得消费者的最佳方法,但西十区还需要更多新渠道和新方法。
高校、办公楼宇、社区、创业园区……这些白领和文艺爱好者们的聚集地是李明伟眼中最有价值的线下渠道所在。“除了产品本身质量以外,当下文化演出市场还有两大瓶颈,一是价格太高,第二就是有效信息的到达不够。”为此,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西十区”组织了近百场各种形式的园区、社区购票活动。李明伟甚至“点对点”地与不少企业合作,以每月邮件地形式整理相关演出信息,方便白领购票的同时,无形中迅速增加了“西十区”影响力。
目前在“西十区”的网站上,已经拥有“我要报名”的独立板块,类似于豆瓣上的同城活动,用户可以点击参与各项和演出赛事相关的活动和讨论。在这里,“西十区”提供演出赛事主办机构和观众消费者一个交流的平台,未来这里将更像是个社区,而不仅仅是一个售卖的网站,通过讨论和互动使两者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和对于网站平台的黏度。
作为具有极强地域性的演出票务产品,现阶段,“西十区”的服务范围仍然仅限于上海。不过据李明伟透露,北京将成为“西十区”的下一站,随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被纳入到“西十区”的范围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