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约保函和预付款保函傻傻分不清?看这里就懂了!
在商业交易中,为了保障交易双方的利益,经常会用到履约保函和预付款保函。这两者看似相似,但实则有着本质的区别,下面就来详细解析一下。
履约保函和预付款保函的区别
1、定义和目的
履约保函:顾名思义,是银行或金融机构向业主方(即合同的接受方)做出的承诺,保证承包方(即合同的执行方)能够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其义务和责任。简单来说,就是银行担保承包方能够完成工程或服务,如果承包方违约,银行将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预付款保函:则是担保人(通常是银行)根据申请人(即预付款的接收方)的要求,向受益人(即预付款的支付方)开立的,保证一旦申请人未能履约,或者未能全部履约,将在收到受益人提出的索赔后向其返还该预付款的书面保证承诺。简单来说,就是银行担保申请人能够按时完成工程或服务,如果申请人违约,银行将返还受益人已支付的预付款。
2、出具时机
履约保函:通常在合同签订后、开始履行合同之前或合同的履行阶段中出具,是承包商或执行方为了证明其有履约能力而向业主或受益人提供的担保工具。
预付款保函:一般在受益人需要预付款给申请人时出具,以确保预付款的安全性。
3、担保时间
履约保函:担保的时间往往要贯穿整个项目,比较长,从合同生效之日起到合同约定的全部履约义务完成之日止。
预付款保函:担保时间一般较短,通常在30-90天之间,从预付款支付之日起到卖方按照合同约定完成相应义务,比如全部货物交付完毕或者服务提供完毕之日止。
4、金额确定
履约保函:通常是按照合同金额的一定比例来计算,一般在工程建设领域,可能在合同金额的10%-20%左右,但会根据不同的行业、项目风险程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预付款保函:其金额一般与预付款的金额相等或者按照合同约定的比例确定。
5、索赔条件
履约保函:索赔条件相对更严格一些,只有当施工方或卖方在履约过程中出现了合同明确规定的严重违约行为,比如工程逾期达到一定天数、工程质量严重不合格且无法整改、未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全部服务等情况时,发包方或接受服务的一方才可以向银行索赔。而且在索赔之前,通常还需要按照合同约定的程序进行调查、核实等步骤,以确保索赔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预付款保函:当卖方出现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开始履行与预付款相关的义务、提供的货物或服务与合同约定严重不符且无法通过协商解决、卖方明确表示无法继续履行与预付款相关的义务等违约情况时,买方可以向银行索赔。
6、适用范围
履约保函:适用范围很广,各类工程项目以及服务类合同等都经常使用,如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水利工程、长期的技术服务合同、物业管理合同等。
预付款保函:常见于需要买方提前支付部分款项的交易中,如大型设备采购、定制化产品的生产交易、货物进出口、劳务合作以及技术贸易等业务。
履约保函和预付款保函都是为了保障交易安全而存在的工具,但它们针对的风险点不同,适用范围也不同。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交易情况选择合适的保函类型,并与银行协商好具体的条款,以确保自身利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