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我国城镇化率将近60%,城市群将成未来主战场

来源:互联网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在加速,且不光注重量的扩大,更注重质的提升。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末,我国城市数量已达到657个。其中,直辖市4个,副省级城市15个,地级市278个,县级市360个。与此同时,我国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已经到了147个,城镇常住人口比重达到了57.35%。

城镇化作为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在2014年3月发布实施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得到扎实有序推进。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接近60%

今年7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文章称,十八大以来,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数据显示,2016年末,我国城市数量达到657个,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已经到了147个。

同时,城镇化水平继续快速提高。数据显示,2016年城镇常住人口为79298万人,乡村常住人口为58973万人,城镇常住人口比重为57.35%,与2012年相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了4.7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城镇常住人口增加8116万人,年均增加2029万人。

根据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经验,城市化率在30%~70%期间是加速城市化的时期,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在80%左右。也就是说我国目前仍处于加快城市化的阶段。

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同时,其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随着户籍制度改革和解决“三个1亿人”城镇化问题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业转移人口通过落户城镇和办理居住证享受城镇居民待遇。

2014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将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即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贵州省社科院研究员胡晓登对第一财经分析,无论是投资需要量还是对国民经济的拉动量,城镇化的力度最大,也是未来中国多年的重要投资方向。将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城镇化的重点,这也体现了我国城镇化不光注重量的扩大,更注重质的提升。

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3.73%,其中只有36%左右属于户籍人口,也就是说城镇常住人口中有2亿多人没有非农人口户籍。

国务院2014年7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改进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现行落户政策,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

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下称《方案》)提出,要进一步拓宽落户渠道,全面放开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全面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认为,我国现在每年的大学毕业生800万左右,他们是中国未来改革发展建设的重要力量,放开对他们的落户限制,不仅对他们本人有利,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有非常大的好处。

根据《方案》,“十三五”期间,城乡区域间户籍迁移壁垒加速破除,配套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年均转户1300万人以上。到2020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各地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比2013年缩小2个百分点以上。

数据显示,至2016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41.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比2012年缩小1.4个百分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工作取得新进展。

城市群、都市圈加速形成

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国家统计局的分析文章指出,目前传统的省域经济和行政区经济逐步向城市群经济过渡,城市的集聚效应日益凸显。2015年,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以5.2%的国土面积集聚了23%的人口,创造了39.4%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平台。

同时,东部地区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中部地区的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西部地区的成渝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东北地区的哈长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等都保持较快发展,对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今年9月15日,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部分省区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在城镇化格局中具有“纲举目张”的独特作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负责人在7月介绍情况时说,2016年,我国城市群主体形态建设呈现新亮点。印发实施了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哈长、中原和北部湾6个城市群规划。在编制城市群规划的同时,今年还将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提高三四线城市和特大城市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三四线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空间布局体现,其发展程度决定了一个区域参与全国甚至全球竞争的能力。而铁路建设尤其是高铁建设正是城市群加快形成和发展的框架基础。

图片来源:新华社

十八大以来,我国高铁投资建设突飞猛进。

随着沪昆高铁杭昆段、贵广高铁等一大批高铁线路相继开通,高速铁路网的快速形成,我国已经进入高铁时代。到2016年末,全国高铁里程达到2.3万公里,比2012年末新增里程1.4万公里。

如果说高铁加速了资源向城市群和中心大都市的流动,那么城市轨道交通则有利于提高大城市、大都市圈内部的流动速率。

根据公开报道,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副司长任虹介绍,过去5年,拥有地铁运营线路的城市由17座增加至27座,运营线路里程由1740公里增长至3169公里。

中西部是今后城镇化主场

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优化提升东部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随着城镇化优化布局的发展,区域间城镇化水平差异缩小。

分地区看,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加速发展,与东部和东北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差异趋于缩小。

2016年,我国东部地区城镇人口比重65.94%,与2012年相比,提高了4.0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城镇人口比重61.67%,提高2.07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52个百分点;中部和西部城镇人口比重分别为52.77%和50.19%,与2012年相比,分别提高5.57个百分点和5.4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39个百分点和1.36个百分点。

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速度快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又快于东北地区。中部、西部地区城镇化率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分别缩小1.49和1.38个百分点。综合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城镇化发展正向成熟阶段迈进,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与经济增长互为支撑。

第一财经记者通过对各省份发布的统计公报梳理发现,至2016年,我国有13个省份的城镇化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57.35%),有10个省份超过了60%,主要位于沿海发达地区,其中,上海、北京和天津均超过80%,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

此外,有18个省份的城镇化率低于57.35%的全国平均水平,有8个省份的城镇化率低于50%。较低的城镇化率,也意味着这些地方未来有较大的投资发展空间。尤其是中西部的一些人口大省,未来几年城镇化将加速。

国家统计局文章指出,虽然流动人口规模庞大,平均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人是流动人口,但随着农村外出农民工增速回落和农村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政策的实施,流动人口增速减缓,特别是近两年流动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南方民间智库副主席彭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随着产业由沿海向中西部的转移,像河南的经济发展不断加快,收入也在不断增加,与沿海发达地区的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就近就业、就地城镇化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河南外出农民工增速呈逐年回落趋势。

而对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来说,城镇化率已经比较高,按照城镇化三阶段论,超过60%的城镇化率,就意味着这些地方已经迈入城镇化的成熟阶段。在这个阶段,未来城镇化的一大特点是人口从中小城市流向中心大城市,大都市圈加快发展。

中国城市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