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的两次讲话,可以归纳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升级版。
经济下行更是结构性问题的反映
中国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来,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促进了2016年第四季度至2017年的经济趋稳。但2018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再度掉头向下。这是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灵了呢?恰恰相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没有触及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目前的经济下行,有国内外短期因素影响,更是长期结构性问题的短期反映。
经济减速主要是工业减速。原因是工业还没有完成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调整,提质增效增加的GDP,还不能弥补产品减产而减少的GDP;新产品增产增加的GDP,还不能弥补老产品减产而减少的GDP。2017年,89种工业产品中,有55种即60%的产品产量比过去十年间的历史峰值出现负增长。107种出口产品中有74种即70%比过去十年的峰值出现负增长。
经济减速是由于消费和投资双减速。消费的减速,有各种因素影响,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高房价及房贷挤压。房地产问题,也是供给侧的结构性失衡,有些地方过剩,有些地方供给不足。投资的减速,主要是地方政府投资为主的基建投资减速,原因是前期积累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过大。这也是一个更复杂的体制性结构问题,涉及国企和民企、中央财权和地方事权、政府与市场等重大结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升级版
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并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第一,要拓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八字方针,意味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不再限于“三去一降一补”,在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的同时,要拓展到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具体任务包括但不限于如,加快出清僵尸企业,结构性去杠杆,大规模减税降费,建立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按竞争中性原则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破除垄断强化竞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新经济的基础设施,扩大规则等制度型开放等。
第二,要以改革为手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重要的两个字是改革。必须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为重点推动相关改革走深走实,防止改革空转,企业无感。加快国资国企、垄断行业、财税金融、土地制度、住房制度、政府职能等的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第三,要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构性失衡的根源是要素配置扭曲,其中金融最为关键。近年来,银行贷款比重出现“两降三升”,制造业和民营企业贷款比重大幅下降;房地产相关行业和金融业、国有企业、个人住房贷款比重大幅上升。中国是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贷款的这种结构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结构的变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注重调整“三个结构”。
一是市场结构。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我国实体企业每年背负7万亿利息,这对金融业是增加值,是高工资、高利润,但对实体经济就是很大负担。要保持我国经济的竞争力,既要大规模减税减费,也要减轻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所以,必须加快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二是银行结构。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中国银行体系的特点是,大行和国有银行占绝对优势,银行间业务趋同,不能很好适应实体经济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占比高、科创型企业增长快的特点。特别是以国有银行为主的银行体系,如何适应国企、民企、外企三类市场主体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如何从制度上搭建平等服务三大市场主体的银行体系,是需要深入思考并深化改革的重大课题。要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增加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推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推动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等。
三是产品结构。要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要减少抵押贷款比重,扩大抵押物范围;按照企业不同产品的生产周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完善尽职免责制度,建立激励兼容机制;开发实体企业和银行共担风险的金融产品,开发适合民营小微企业的产品等。
(作者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本文为作者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发言,标题和小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