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珠三角增速领跑广东,与粤东西北差距拉大

来源:互联网

广东的区域发展失衡一直是一大难题。

广东省统计局日前发布的上半年各地市经济情况显示,上半年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之间的差距扩大,粤西粤北的增速较低。

从经济总量看,上半年深圳、广州两市地区生产总值均在1万亿元以上,分别达11009.38 亿元和10652.98 亿元,这也是广深两市首次半年突破万亿大关;佛山、东莞的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分别为4475.98 亿元和3868.60 亿元。广深佛莞四市之和达到了30007亿元,占全省比重达65%。

目前广东各地市间经济总量差距较大,经济总量最小的云浮市(398.65亿元)只有经济总量最大的深圳市的3.6%。

从增长速度看,21个地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1.0%—8.7%之间,增幅差达7.7个百分点,处于近年以来较高水平。其中,增速最高的是珠海增长8.7%;其次是汕尾和深圳,分别增长8.2%和8.0%;增速排在后三位的是云浮、清远和阳江,分别增长1.0%、2.3%和3.6%。全部来自粤西、粤北。

分区域看,上半年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2%,保持全省领先地位;东西两翼基本平稳,东翼增长6.1%,西翼增长5.6%;山区有所放缓,增长3.9%。

广东省统计局指出,部分地市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处于近年低位。从2013年来各季度累计经济增速看,云浮、阳江、揭阳等地市增速处于各季度累计增速的最低位,且进一步提升压力较大。

此间的一大背景是,2008年后,广东推出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广东欠发达区域高速崛起,连续6年增速超过珠三角。不过2015年后,粤东西北GDP增速、财政收入增速都落后于珠三角。从区域GDP增速变异系数看,区域增速差异在长期缩窄后有所扩大。今年则继续延续扩大的态势。

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差距的扩大,一方面是近几年广东尤其是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效不断显现,无论是珠江西岸的装备制造业、家电业的智能化,还是东岸的智能手机等产业的发展都十分突出。数据显示,上半年珠三角地区工业增长7.5%,分别高于东翼、西翼、山区1.6个、4.6个和3.6个百分点,有力支撑了珠三角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教授林江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近几年珠三角地区新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电商的发展进一步突破地理空间的制约和地方贸易壁垒,珠三角的制造业优势进一步凸显。

另一方面,2008年后,珠三角部分产业转移到粤东西北,一些重化大项目也落地于此,因此粤东西北一度出现增速高于珠三角的局面。但在第一轮的产业转移之后,东西北后续的产业没有跟上,面临着后续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

广东省统计局分析,粤东西北地区工业拉动作用减弱。上半年东翼、西翼、山区工业分别增长5.9%、2.9%和3.9%,增幅均低于珠三角(7.5%)。与去年同期相比,工业的拉动率分别下降0.3个、1.5个和0.3个百分点,制约了这些地区整体经济提升。

广东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说,2008年后,珠三角下决心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成效十分明显。相比之下,转移到粤东西北地区的产业有不少出现了产能过剩等问题。“产业转移是梯度的转移,不可能珠三角新兴产业刚发展起来,又要转移过去了,所以也有个发展周期的问题。”

林江说,目前广东区域发展的不均衡状况仍在持续。未来要缩小粤东西北与珠三角之间的差距,仍需要加倍努力。

广东省统计局分析,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为重点,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战略,形成由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构成的发展新格局,立足各区域功能定位,差异化布局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和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有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一核一带一区,即将区域发展格局明确为三大板块:推动珠三角核心区优化发展;把粤东、粤西打造成新增长极,与珠三角城市串珠成链形成沿海经济带;把粤北山区建设成为生态发展区,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引领,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这其中,粤东粤西沿海的地理条件优越,拥有很多天然优良港湾,而且平原较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彭澎说,未来要促进粤东粤西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快补足交通基础设施的短板,尤其是加快建设通往粤东、粤西的高铁,才能实现珠三角和东西两翼的合理分工,促进产业的合理梯度分配。

粤东西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