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粤语“保卫战”

来源:互联网

广州“土著”何小姐心中一直有一件憾事,自己刚上小学的儿子竟然不会说粤语。

“假如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选择在儿子咿咿呀呀学语时就教他说粤语。”供职于香港某家机构驻广州办事处的何小姐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她原先以为粤语是母语,不用刻意去教,儿子自然能学会,但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

不过,这种情况绝非广州特有。在各地城市里,由于幼儿园、小学普遍要求学生使用普通话,这一代的孩子大多不愿说方言,即使在家中,也习惯用普通话与家长交流。

于是,有不少“土著”开始担心,自己的母语会不会就此消亡。不仅如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外地人大量涌入沿海各主要城市,也似乎在压缩着城市“原住民”们使用本地方言的空间。

日前,这种情绪在广州爆发了。

7月5日,广州市政协建议广州电视台增加普通话节目,以方便广州亚运会期间国内外宾客的收视习惯。但这一建议在网络上却被解读为取消粤语节目,“推普废粤”。于是,自尊感极强的部分广州人发起了“保卫粤语”的运动,甚至采用时下流行的快闪聚会进行声援。

昨日,广州市政府特意召开新闻发布会表态,称“推普废粤”子虚乌有,纯粹就是一个伪命题。

“市政府从未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有过‘推普废粤’一说的表述和意思,更不存在这样的事实。”广州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欧阳永晟表示。

既然是误会,自然能用实际行动去消解。但“保卫粤语”事件背后,是城市居民对于社群、族群和文化多元化的焦虑,这一“病根”却并非能在一朝一夕之间治愈。

粤语让位普通话?

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在何小姐的记忆中,儿时几乎在纯粤语的环境中成长,当时假如有外地人用普通话问路,周围大多数人都听不懂。

改革开放之后,广东经济率先起飞,大量淘金客、打工仔和年轻毕业生前往发展,不少人落地生根。

据2009年的数据,广州全市流动人口已接近600万,几乎与户籍人口773.48万相当。而在这700多万的户籍人口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系第一代或第二代外地移民。

外地人的大量涌入,使广州的语言环境产生了巨大变化。

广东卫视有一档非常火的连续剧《外来媳妇本地郎》生动地再现了这个现象。该剧以广州老城西关一户康姓人家的家庭生活为背景,反映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融合过程。何小姐家中上演的也是“本地媳妇外地郎”,她的丈夫是外地人,尽管已经学会说一口流利的粤语,但为了迁就不会讲粤语的公公婆婆,家庭成员间的交流常以普通话为主。这也使得她儿子缺乏学习粤语的环境。

在何小姐看来,随着大量外来人口涌入,无形中提升了普通话的位置,而逐渐弱化了粤语。

“不仅是我们这一代广州人不时夹杂着普通话、英语等多种语言来交流,就连父辈这一代,许多人也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普通话。”何小姐说。

在同样以粤语为主的香港,也正出现类似的情况。自从1997年回归之后,随着与内地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更密切联系,香港在语言使用环境方面也出现一些明显的变化。

不少将“是”发音成“系”的香港人都很努力地学起普通话。在香港许多商场,一些销售人员一旦听到顾客说普通话,马上会非常亲切地用普通话与其交流。

一份提案引发的风波

但目前,作为当地主流电视媒体的广州电视台,大部分节目都是粤语。在该台开设的9个频道中,除了一个频道是英语播音外,其他频道都很少以普通话播音,特别是综合和新闻这两个每天播出比较多的时政要闻频道都是以粤语为主,综合频道今年1月将原先用普通话播音的午间新闻改为用粤语播音。广州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程新生表示,这对听不懂粤语的外来人口获取广州的信息形成了很大障碍。

7月5日,广州市政协提案委副主任纪可光将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亚运会软环境建设的建议》提案交给广州市市长万庆良。其中一个建议是《关于广州电视台综合频道应增加普通话节目播出时段的建议》。

程新生表示,政协的建议在形成之前通过网络等多种形式调查,收回7900份问卷。建议的具体内容是,建议广州电视台综合频道或者新闻频道改为以普通话播音为基本播音用语的节目频道,或者在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的主时段中用普通话播音。

“该建议的背景是希望方便来穗参加比赛和旅游的国内外宾客了解亚运和本地新闻咨询。”欧阳永晟指出。

没想到就是这份看起来挺普通的提案,却激起千层浪,网上将纪可光谑称为“碎粤神偷”。土生土长的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在微博上的一句“母语告急!岭南文化垂危!”短短几小时内就有数千条评论和转载。《新周刊》执行主编封新城的一条微博:“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也成了转发率最高的评论之一。

何小姐认为在粤语被逐渐弱化的情况下,再以行政外力推进这种趋势,许多广州本地人在情感上无法承受,担忧岭南文化会因此消亡。

“这个事情完全是无中生有、无事生非的无厘头,试问世界上哪个族群会去毁灭自己的语言?”欧阳永晟在昨天的新闻会上如此表示。

欧阳永晟提醒在场媒体,“请注意,这里讲的不是在广州电视台所有频道、所有节目都用普通话播音。”据介绍,广州电视台早已作出回应,表示该台目前普通话和粤语兼容的现状有历史原因和现实需要,并经国家批准,并没有变动的考虑,市政协表示理解。

“推普废粤”是伪命题

尽管误会被消解了,但方言之争仍会持续。

在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王首程看来,对“粤语弱化”的担忧其实大可不必。他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来移民的增多,粤语在所有广州市民日常交流中的比重有部分稀释和下降,但说粤语的人的绝对量并没有减少。“国家还是充分考虑到粤语方言在交际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对媒体使用还是采取宽容的态度,不存在刻意的打压。”

他认为,一种语言流行的背后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非语言因素。改革开放后,无论是四川和陕西,都不难接触到粤语方言的词汇。“改革开放以来,粤语不是收缩了,而是随着广东经济的影响力,影响更为广泛了。”王首程表示。

事实上,不少外地人来到广州后,也像何小姐的丈夫一样学会了说粤语,或者听得懂粤语。

在广州工作多年的陈广汉告诉记者,虽然至今仍不会说粤语,但这并不影响他的研究工作。“推广普通话是必要的,但普通话与粤语不存在‘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可以兼容并蓄,假如两种语言都会最好,但广州包容性很强,不会说粤语也无妨。”陈广汉说道。

欧阳永晟认为,“推普废粤”纯粹就是个伪命题。而真命题是岭南文化的鲜明特征就是兼容并蓄、多元并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多少广州人都能熟练运用普通话;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地人也积极学说粤语。他表示,广州在建设现代化大都市过程中,必须要有一种文化的自信与胸怀,这体现在既包括对本土语言和习俗的选择与坚持,也包括对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

“明天一觉醒来,太阳照样升起,我们该讲什么语言还是讲什么语言,放心吧,广州永远不会‘沦陷’,粤语依然坚挺。”欧阳永晟煽情地说道。

纪可光